.jpg)
G7-七个主要工业 国家,即 美国、 德国、 日本、法国、英国、加拿大、意大利。
G10-G7加上比利时、荷兰和瑞典,一个与IMF讨论相关的团体。
瑞士有时也参与其中。
差距-银行或个别 交易商的 头寸簿中 到期日和 现金流之间的不匹配。
差距风险实际上就是 利率风险。
翻译结果 投机 行业是少数几个即使您全心投入,全心全意, 辛勤工作和汗水也无法取得成功的行业之一。
这个行业完全是概率性的,并且能够容忍失败和不完善的事物,注定只有那些既有辛勤工作,有才干又有机会的幸运儿才能成功。
因此, 选择专业交易者必须格外 小心,因为有时回报与您的努力不成正比。
我想使用Haidt的话,我们鼓励:您必须拥有一个有效的价格预测系统,更重要 的是,要有良好的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机制,并对交易具有“多元化”和“持久”的愿景,长期以来,投机市场 利用概率, 而不是抛弃一切, 这就是金融交易的全部内容。
我所知道的是,有效的系统和精神控制将确保我在任何市场中都能获利,就这么简单。
人口结构奠定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,美国社会问题凸显 导致人口增长动力不足,也必将进一步导致经济发展动力不足。
生孩子是多国难题 据《日本经济新闻》 4月25日报道, 新冠 疫情导致人们对经济情况和未来的不安感增强,2020年12月至 2021年 1月,疫情对生育的影响显现出来,多个国家的 出生人数下降10%至20%。
如果这种趋势在全世界确定下来,将成为可持续增长的绊脚石。
在最初成为欧洲疫情扩大 中心的意大利,2020年12月的出生人数 同比 减少22%。
西班牙和法国2021年1月的出生人数分别减少20%、13%。
法国国家统计与经济研究所的 数据显示,法国出生人数创出1975年以来的最大降幅。
该研究所负责人表示,“很多夫妻都对生孩子感到犹豫”。
其背景是新冠疫情扩大,似乎很多夫妻都对前往新冠患者较多的医院生孩子感到不安。
报道还称,亚洲多地的出生人数减少,韩国减少6.3%。
日本的少子化也将进一步加剧。
1月的出生人数同比减少14%。
日本国立成育医疗研究中心的1月分娩数为126件,同比减少约3成。
今后的分娩预约也较少,该中心表示“2021年整体有可能比往年减少近10%”。
报道指出,疫情还导致结婚人数大幅减少。
有民间估算显示,2021年日本全年出生人数(不含外国人)将低于80万人。
日本第一生命经济研究所主任经济学家星野卓也分析称,如果维持目前的出生情况,日本人口到2049年将低于1亿人。
这比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的推算要早4年。
星野表示,“随着人口减少速度加快,增长率下降和财政及社会保障受到的影响令人担忧”。
5、6月 中国PPI或将继续面临 上行压力 《21世纪》:5月11日,中国率先公布4月CPI和PPI数据,在大宗商品暴涨的背景下,4月PPI同比 上涨6.8%,创2017年10月以来的新高,4月CPI同比上涨0.9%,连续第二个月走高。
此外4月非食品CPI同比涨幅也从3月的0.7%升至1.3%。
你认为PPI是否已经出现向CPI 传导的 迹象? 明明:从国内的通胀数据来看,4月的通胀数据实际上是比较超预期的。
4月PPI同比上涨6.8%,明显是高于预期。
实际上 我们可以跟历史的均值来比,6.8%基本上是属于历史的分位数大概百分之七八十的水平。
近年来,PPI比较高的一个时段大概 是在2016和2017年,当时正处于供给侧改革的宏观背景之下,PPI最高的位置大概是7%到8%的水平。
我们看到4月的PPI已经接近7%,而且目前来看,在基数、轻涨价的原因等等一切的因素影响下,有可能5、6月的PPI还有上行的压力,所以PPI是比较高的。
另外一方面,4月CPI同比其实并不高——0.9%。
但是其实已经连续几个月上升,而且需要关注的是非食品CPI实际上在4月的涨幅也是比较多的,从3月份的0.7%涨到了1.3%。
那么PPI有没有向CPI传导呢?我们看到PPI是比较高的——6.8%,CPI才百分之零点几,还不到1%,我觉得可能有一定传导的迹象,但传导是不均衡的。
首先我们要看到PPI从上游向下游传导是要根据不同的行业来判断的,因为上游企业生产是比较集中的,如煤炭钢铁主要都是一些大型企业。
但是下游企业,如消费品企业、汽车零售,都是一个竞争比较激烈的市场、比较分散的市场。
所以相对来说,上游的企业 提价或受到成本的冲击,由于全球需求的提升,它的涨价可能是会比较迅速的。
但是下游企业因为面对着很强的市场竞争压力,所以它的提价是比较困难的。
但是,从4月份的CPI数据里还是能够发现一些蛛丝马迹。
我们看到一些家电产品实际上是在提价,因为上游的铜铁价格上涨。
4月还有一个清明假期,所以我们看到受到整个居民消费恢复比较快的影响,机票、酒店等服务业的价格也是明显走高。
到了5月的数据,因为今年整个“五一”的消费是不错的,那么5月此类服务价格应该还会有继续上升的动力。
因此,我们可以看到PPI向CPI的传导,但不是一个总体的传导,即现在CPI和PPI还是有很大的缺口,但是如果我们看一些具体的行业,是已经有一些传导的迹象。